“海信电视,中国第一”!2016年6月10日,法国巴黎圣丹尼斯球场,随着欧洲杯揭幕战打响,中国品牌海信的广告出现在全球球迷面前。这是欧洲杯56年来第一次迎来中国赞助商,海信的广告也在未来1个月内出现在全部51场欧洲杯比赛中。引自:海信上演品牌大戏 欧洲杯56年来首迎中国赞助商
谢谢邀请,我看到有人回答说到中国的广告法,个人觉得是把这个问题的重点看偏了……如果不是这个问题我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海信这个品牌,因为在国内外海尔可以说是家电做的很好的品牌了。海信1969年成立一直以高品质和较高的价格品牌来定位,但是我觉得中国人可能是在近代以来被列强侵略等...缺少一种民族自信感,总是觉得国外的品牌比国产品牌要好,现在大部分人家里的电视可能三星或者LG偏多吧。因此海信的这次花费数亿赞助欧洲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分为国外和国内的影响。
国外:此次欧洲杯将会有230多个国家转播约有70亿人次观看,不用说绝对是一个绝好的曝光机会,提高品牌的世界知名度,扩宽海外市场;
国内:对于国内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民族自豪感,50几年来第一次有中国品牌出现在了欧洲杯的顶级赞助商中,像我们这样从小被教育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绝对有冲击力。
至于给海信带来的利益,像赞助体育赛事这类的赞助从来都不是为了短期的销售增长,都是长期的形象营销,最大的利益就是提升了海信的品牌价值。
谢邀。
在欧洲杯正进行火热的时候,相信不少中国网迷的注意力被赛场围栏的一条广告所吸引:“海信电视,中国第一”
不过,很快就有人指出,其实这是海信打了一次机智的“擦边球”:虽然注意到广告的大部分是国内观众,但是打广告的地方是在法国,巧妙规避了国内广告法的约束。
目的就是为了博眼球,有话题讨论。
海信对这个赚足眼球的广告显得信心十足。因为它是56年来欧足联首个来自中国的顶级赞助商,海信和欧足联签署了2年合约,砸下4000万到6000万欧元才获得了欧洲杯广告席位,和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欧足联长期合作伙伴共同出现在赛场内。每场比赛中,海信广告将出现8分钟。
实际上,海信除了想要在国内引发话题,这次的大手笔营销也是为了在海外树立知名度,为进军国际市场铺路。2015年,海信国内业务赢输201.57亿元,收入占比71.89%;海外业务营收78.82亿,收入占比28.11%,比上一年略有上升。海信表现出了对海外市场强烈的野心,提出了未来三年的目标:要做到国外市场销量大于国内市场。
为了在海外市场有所突破,许多中国品牌都在摩拳擦掌,布局多年。
因此,从营销上看,无论如何海信第一仗打赢了。虽然有人认为“广告简单粗暴”,但其实最有效。欧洲杯期间,CCTV体育频道会全程直播51场比赛,“海信第一”的IP会持续发酵传播。全球230个国家转播,收看观众达预计70亿人次,会有更多人通过“CHINA‘S NO.1 TV BRAND”记住海信品牌。
海信集团品牌部反馈:每场16轮广告只有2轮中文,其它全是英文。且广告将有层次递进。显然,就国内观众来说,两轮已经发到了目的。海信的第一终于借助欧洲杯被更多的人知道。
这些也都是我看来的,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感谢你的邀请,上面各位朋友己经回答的很全面,有赞成也有不赞成的 ,首先我们要肯定海信的企业,只要这个品牌的产品是过硬的,我们就在持肯定的态度,有了认真做产品的态度,才能在营销上进行大投入,此次欧州杯了应该说是海信从制造型企业向品牌上发力的第一步,做为中国的企业抢占国外市场 ,确实要从文化上进行突破,体育文化是一种好的营销方式,海信此次用品牌的方式在国外进行推广, 应该说是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此次应该会让品牌与经济都有双重收获。
欧洲赛期间海信电视在欧洲销量涨了三倍。
拥堵,是每个城市面临的城市顽疾之一。伴随城市建设智能化进程的加快,智能交通成为治理的良方。根据高德发布的2017-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只有8座城市拥堵同比下降,令人惊讶的是,其中5座城市采用了海信智能交通项目。近年来,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字眼儿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智能交通一直在改变人们的出行体验,在公众视野里海信是一家消费电子企业,它能把智能交通做好吗?
海信在国内智能交通萌芽期,就已经开始涉足该领域,至今已经有24年的经验,服务全国169座城市。在智能交通早期,海信就看到了这片市场,但是当时国内企业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底子很薄,也没有什么设备技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直到2000年,国内智能交通市场还是由西门子、泰科等等国际巨头把持,设备价格更是贵得很,海信不惜花高价钱调研,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得到了认可。2005年,北京数字奥运工程智能交通项目是海信的一个重大机遇,这个项目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最终海信战胜西门子中标。
海信智能交通项目已经服务于全国169座城市,并且在武汉军运会、西安全运会等重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也说明了海信智能交通能够经得起考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海信智能交通方案也会因地制宜地给出最佳方案,下面说几个典型的城市案例。
青岛早晚高峰南北向潮汐现象明显,旅游旺季交通需求更大。信号系统建设信号控制路口940余处,海信信号机825处,接入海信及SCATS信号控制系统1000余处,联网率达86%,实现了多目标雷达的单点优化、动态干线协调、感应式绿波优化、自适应可变车道控制灯10种自适应控制策略,路口自适应比达到45%。
长沙是典型的城市级信号控制策略示范应用。海信信号调优小组2017年入驻,通过持续优化,长沙高峰拥堵逐年下降。海信与长沙交警打造的新型智能红绿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让它能够“看清”车流状态,自动做出相应时长调整,减少路口压车情况。这种红绿灯路口已经有35个,未来会有291个路口会升级为这种智能红绿灯。
威海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市民体验,跑了20多公里只遇见了两个红灯,这种出行体验太舒服了。从2013年起,海信就开始在威海搭建了智能管控平台和信号控制平台。2020年全年,海信协助威海交警在全市建设了平峰期双向绿波带27条,总计进行了4000多次信号配时优化,城市通行效率提升了13.35%。
海信智能交通方案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下一步就是将“中国方案”复制到海外市场,让中国技术走向海外。去年12月,海信和山东高速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智能交通改造项目。相较于国内市场,国外的应该更容易一些,国内西安、青岛、长沙等大城市路况相对复杂,经过海信多年的信号调优,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弱弱地问一句,你们的城市出行体验如何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