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的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已进入倒计时。经历三轮电视辩论后,各政党选战进入白热化冲刺阶段。最新民调显示,支持率位于前三的政党分别是社会民主党(下称“社民党”)、联盟党和绿党,且几乎打成平手。
此次大选,意味着执政16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卸任。被称为“铁娘子”“欧洲政坛的女长老”的默克尔,执政期间在德国内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总理默克尔。图源:新华社
当前选情胶着,哪些点值得关注?当“默克尔时代”拉下帷幕,作为“欧洲火车头”的德国将何去何从?未来的中德、中欧关系是否将受影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史志钦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德国大选是一个风向标。“德国在中欧关系当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但同时要警惕美国因素的干扰。”
绿党强硬的对华态度受到颇多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贺之杲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中德、中欧关系走势,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最后一场电视辩论。
关于总理候选人:
社民党肖尔茨表现抢眼
参加角逐的三位总理候选人分别是:社民党的奥拉夫·肖尔茨、联盟党的阿明·拉舍特、绿党的安娜莱娜·贝尔伯克。
根据即时民调,在9月19日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之后,肖尔茨支持率达42%,大幅领先于拉舍特(27%)和贝尔伯克(25%)。
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图源:新华社
其中,争议较大的当属拉舍特。他与默克尔同属联盟党,却因丑闻导致其在选情中未能体现出明显优势。最被诟病的是,拉舍特7月在洪灾考察现场时不顾场合放声谈笑。
史志钦指出,尽管如此,拉舍特当选总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默克尔执政16年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德国选民相对较保守,可能仍会选择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候选人。”史志钦说。
外界多评价称,拉舍特未能顶住“默克尔光环”,倒是肖尔茨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下一个默克尔”。
现任德国副总理、财政部长,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图源:新华社
“作为现任德国副总理、财政部长,肖尔茨在应对德国近年多场危机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史志钦表示,肖尔茨的主张多与社会政策相关,与其所在党派的属性是契合的。“面对新冠疫情,肖尔茨制定了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为德国企业和家庭提供帮助,自然大大加分。”
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图源:新华社
来自绿党的贝尔伯克同样备受关注。一方面,绿党从未在总理竞选中获得一席之地,今年却势头猛增;另一方面,“80后”的贝尔伯克是德国1949年以来最年轻的总理候选人。
在史志钦看来,关于贝尔伯克的主张,从其所在党便可窥之一二。“绿党支持者多为年轻人,其内外政策较激进;同时,其意识形态较重,比如对华政策持强硬态度,曾要求德国排除华为5G技术。”
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三位总理候选人鲜有涉及外交战略话题,并遭到德国媒体批评。
对此,贺之杲认为,候选人更关心的是迎合选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更聚焦于与选民直接相关的内政问题。史志钦亦表示,大选的主要议题往往以国内政治经济问题为主,但并不代表德国不关注外交。
关于执政党:
“三方组阁”可能性较大
史志钦强调,当下的德国面临政治碎片化,较大可能会形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政府往往有两种组合方式:“大联盟”与“三方组阁”。
“大联盟”是指两个主流政党联合执政,即德国当下“社民党与联盟党”的组阁方式。“这两个党派在意识形态上是对立的,联合执政过程产生摩擦,不少选民对此不满,尤其是支持社民党的选民。”这是社民党政策长期受到联盟党压制的结果,史志钦认为,根据目前的民调结果,“大联盟”的可能性较小。
9月16日,大选前最后一期权威民调“德国趋势”显示,社民党、联盟党和绿党的支持率分别为26%、22%、15%。“据此,三方组阁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贺之杲说。
根据规则,得票率最高的政党将拥有优先组阁权。“此前普遍看好联盟党,而社民党支持率长期低迷。但从最新民调看,社民党反而领先。”贺之杲表示,哪个政党能得到优先组阁权,是大选面临的一大不确定性。
在史志钦看来,如果社民党拿到了优先组阁权,它将倾向于选择与自民党、绿党组成所谓的“交通灯联盟”;若是联盟党优先,其可能选择与自民党、绿党组合为“牙买加联盟”。
对于三方组阁谈判带来的挑战,贺之杲认为,不管是哪种组阁情况,今年大选的谈判难度偏高,谈判时间可能持续至明年春天。
此外,专家们强调,民调结果存在误差,对大选结果的影响仍有待观察。加上仍有不少选民尚未作出决定,选情依然扑朔迷离。
三位总理候选人。图源:新华社
对欧洲影响:
欧盟或将迎来阵痛期
自2005年上任以来,默克尔奉行积极的外交政策,参与欧洲和国际事务,大力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
大选临近,默克尔的“政治遗产”也成为了舆论高频词,背后是默克尔执政16年的影响力。
近十年来,欧盟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等多重考验。而德国成为欧盟危机管理者,被称为是欧洲的“中流砥柱”。
“默克尔是个善于纵横捭阖的政治领导人。”贺之杲指出,通过成功应对各类危机,默克尔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也正因默克尔的影响力,让各方对大选后的德国议论纷纷。有外媒评论称,“德国大选将告别‘默克尔的稳定’”。
“默克尔执政16年,很多政策已成型,包括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对话关系,以及在欧盟中的领导角色。”贺之杲表示,缺少一个“默克尔式”的人物之后,欧洲大盘将重新调整,欧盟或将迎来阵痛期。
对中德、中欧关系影响:
或难保持“默克尔时代”模样
担任总理的16年中,默克尔访华次数高达12次,这样的交流频次并不多见。
“中德关系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双方已经建立相对稳定成熟的双边关系。”史志钦表示,尤其在经贸合作方面,双方优势互补。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德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约为2121亿欧元。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德经贸关系仍继续稳步发展,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德国多位政商界人士近日表示,德中双方应持续推进务实合作,为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复苏作出更大贡献。“德国在中欧关系当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史志钦说。
同时,史志钦指出要警惕美国因素的干扰。“美国一直在试图拉拢欧盟,企图以此孤立和遏制中国。”他说,“尽管欧盟一直强调自主外交,但舆论氛围会产生影响,比如去年签署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却在今年5月被冻结。”
欧洲议会近日通过的《新欧中战略报告》称,中国是欧盟的合作和谈判伙伴,同时日益成为欧盟的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在此背景下,德国大选传递出什么信号?
史志钦表示,从三方组阁的情况看,无论未来是社民党或联盟党领导联合政府,绿党都是其中伙伴。绿党对华的强硬态度,对未来的中德、中欧关系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后,中德、中欧关系或难保持‘默克尔时代’的模样。”他说。
“但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德国对华政策很难突然转向强硬。”贺之杲认为,对于之后的中德、中欧关系走势,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记者】姚昱旸
【作者】 姚昱旸
阅政观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